首页 > 政策信息 >

区科技局 文三管委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区科技局 文三管委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区科技局、文三管委会围绕打造三全首善之区总目标,将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会决策部署和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委九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完善创新生态链,全力助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全区科技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区在省级地震工作考核中荣获先进;在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荣获优秀

(一)特色亮点工作及成效

1、全省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前进4个位次列(90个县市、区)第6位,创历史最佳。根据20189月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公布的《2017年浙江省各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我区在评价报告5个一级指标评价中,科技投入前进2个位次、技术创新前进20个位次、科技产出前进40个位次、转型升级前进13个位次、创新环境前进41个位次,其中转型升级列全省第6位、科技投入列全省第9位。在五个一级指标跨越式进位的支撑下,我区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取得全省第6位的历史佳绩。

2、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全市排名前进7个位次列第2位,取得历史性突破。紧抓国家R&D经费支出统计工作改革区级试点的契机,主动对接省统计、科技等主管部门,经多次汇报与请示,成功争取到将其他高等院校相关R&D支出从市一级统计纳入区一级统计,使R&D支出统计规则更加科学真实地反映本区域实际。2017年,我区R&D经费支出达45.8亿元,同比增长181%,占GDP比重4.22%,较上年度增长2.59个百分点,排名前进7位列全市第2位。(2018年市对区考核取数用)

3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连续13年保持全省第1位。专利申请、授权量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900件,同比增长12%,发明专利创造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4知识产权资助项目实现一次性办结,办理速度领跑全市。区科技局所有权力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两个事项实现零次跑,所有事项实现网上申请办理。知识产权资助项目实现当场受理、当场审核、当场资助经费,跑出了全市最快速度。

5、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创历史最佳。今年是杭州市政府实施高企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镇街平台通力配合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全力合作下,我区新培育国家高企124家,超额完成市下达88家的任务,总量列全市第3位,完成率为141%,列全市第1,高企倍增工作实现开门红。

6新增上市国家高企3家,创历史最佳。蘑菇街、51信用卡及有赞科技分别在纽交所、港交所上市,每日互动IPO项目顺利过会。在今年我区上市的4家企业中,国家高企占了3/4

7培育省级以上创新人才8名,创历史最佳。3人(项)入围国家创新人才(团队)推进计划,5人入选省万人计划,创新人才培育数量创历史之最。

8全区首个省级高新园区创建获省政府同意。紫金港科技城创建以数字信息为核心,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为重点,科技服务业为支撑,以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为创新驱动的省级高新产业平台,目前已获省政府同意,使我区有了第一个省级高新区。

9、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显著。14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主要做法

1全链式政策保障,统筹助推高新产业集聚发展。针对小微和初创企业发展,分别参与制定《西湖区实施小微企业成长”“ 雏鹰计划”“凤凰行动三年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修订《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企业经费资助实施细则》及《西湖区创新券使用实施意见》;针对成长性企业发展,制定了《西湖区高新技术企业三年(2018—2020年)倍增目标计划》;针对优强企业,出台《西湖区独角兽企业培育引进工程实施意见(2018—2020年)》全链式梯度构建企业扶持体系。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提质转型稳步推进。截止目前,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6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及众创空间41家,高企及双创平台数均居全市前三位,浙大科技园和银江孵化器荣获首批浙江省创新创业首选地称号;初审预认定独角兽企业3家、准独角兽企业26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紫金港科技城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云栖小镇打造城市大脑示范区得到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至目前,累计帮助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280项,下达企业扶持经费10142万元(其中区本级兑现3882万元)。

2全方位服务保障,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以助推企业发展为中心,积极开展政策培训、活动交流、资金惠企、创业服务活动。今年以来走访服务企业318家,解决问题309个。科技项目最多跑一次实现全覆盖。累计举办10双创直通车专题政策培训会,举办“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科技活动周,吸引近2200家企业参与交流合作。精心承办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总决赛,二更网络煎饼网络晋级全国互联网行业总决赛并包揽全国大赛成长组的冠亚军,有云科技获得优秀企业奖。加大金融服务,科技金融风险池产品增加到3个,贷款额度达到4亿元,探索建立风险池准入清单制,实行短平快的审核流程,显著提高风险池资金使用效率。目前,科技金融风险池内存续企业23家,累计放贷10537万元。

3全域化组织保障,提升科技工作合力 加强与发改、财政、税务、招商、统计等部门紧密联动,以西湖先锋行动为抓手,科技局与11个镇街、4个产业平台成立一对一的工作联络协调小组,建立科技工作网格化联系服务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化服务体系。同时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勤练内功,提升素质。特别是牢牢抓住整改落实区委巡察反馈意见为契机,严格落实党组议事规则,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组织学习制度,干部队伍工作素养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全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三)存在问题

1、万人发明专利增长放缓。我区已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发明专利创造第一的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我区户籍人口数庞大(2017年底超70万,是滨江的三倍),另外正在建设的三墩北等大型居住区将进一步加速我区户籍人口数的增长,进而影响万人发明专利指标的增长。

2工业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区域科技综合实力以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载体,工业的体量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体量。我区是服务业强区,工业较薄弱,导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体量较小,制约了科技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2019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843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全力打造三全首善之区的总体部署,以建设杭州国际化大都市互联网+”创新创业核心区为总目标,以紫金港科技城、云栖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等产业平台为载体,重点做好考核目标进位、重大平台提升、创新政策修订、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环境优化5项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构建全域创新的新格局。

1、主要考核指标突出争先进位

以市对区综合考评、市创新发展专项考评为指挥棒,加强部门、镇街、平台的联动与协作,实现科技服务工作全域覆盖,修订政策提升发明专利授权补助,加强培训规范研发经费投入等报表填报,细化任务,查补短板,力争在年度考评工作中取得明显进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以上,确保年度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财政科技投入增幅双提升全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3家,确保全市第三、力争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确保全市第五、力争第四;全年实现发明专利授权3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43/万人,确保全市前三(详见附件)。

2、重大高新平台聚焦提质增效

一是紫金港科技城推进省级高新园区建设。围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动态评价考核要求,以科技城提升改造为契机,突出创业孵化、高企培育、高新人才引进、创新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等工作,落实实施好专项扶持政策,招引重大高新项目落地,在获批创建省级高新园区创建的基础上,着力建设以数字信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为主导产业,以科研及成果转化为核心,研发服务为支撑的新兴高能级板块2019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80%,为下一步顺利验收打下基础。

二是西溪谷小镇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工程。我们将围绕科技金融产业特色,通过优化产业引导政策和功能配置,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和机制,集聚优质金融科技、人才资源,创建省级西溪谷互联网金融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19年底,入驻企业的规模化新金融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其中金融科技龙头型企业和平台10家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新金融产业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中介体系和生态体系。

三是云栖小镇打造数字智慧小镇。重点配合小镇完善城市大脑的技术支撑体系,并以城市大脑为基础推动云栖小镇的数字智慧化建设。到2019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0家,争取市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项以上,建设以城市大脑为标志的互联网+” 世界科技创新高地,推进我区城市大脑在城市治理中的全面应用。

3、优化科技政策突出扶小扶初

对标滨江、余杭等兄弟城区,结合西湖区实际区情,修订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重点突出对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型初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券等双创平台及创新主体的培育,保持我区创新创业环境区域优势,夯实高新产业发展后备力量。新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市科技型初创企业50家以上。

4、狠抓重点工作突出扶优扶强

贯彻落实杭州市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精神,推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申报制度,关口前移、提前辅导。全年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0家,力争120家的目标,确保高新企业三年倍增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落实好《西湖区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2018-2020年)》,引导生产用地、高端人才、科技成果、金融资本等资源要素向独角兽、准独角兽等优质创新主体流动,培育一批在各自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积极辅导、培育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上市,全年新增上市企业(国家高企、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

5、深化联动服务提升创新环境

依托网格化的服务机制提升部门与镇街、平台的工作合力,推动区域创新环境上新台阶。持续组织实施好6场以上的政府部门组团服务进园区平台活动,做实双创直通车品牌效应。扩大科技金融风险池贷款额度至5亿元,强化科技金融风险池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实现年服务企业30家以上。扎实开展好走访服务企业活动,年上门走访服务企业总数300家以上,帮助企业争取上级科技经费5000万元以上。

 

 

附件:2019年科技工作主要指标任务表

 

 

 

附件

 

2019年科技工作主要指标任务表

序号

指标内容

目标任务

指标类别

争先进位

1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

74

市对区综合考评发展指标

保五争四

2

R&D(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4

确保第二

3

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

43

力争前三

4

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家)

123

市三年倍增计划考核指标

保三争二

5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家)

200

一般指标

——

6

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及孵化器(家)

5

7

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家)

30

8

科技金融风险池服务企业数

30

 

 
订阅信息

最新政策

我有话要说

您还可以输入300个字符。

精彩评论( 0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

举报成功!

举报原因 ×

在线客服 我的消息
0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