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信息 >

昌城中心校以“强镇筑基”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落实精致管理,教育质量持续前茅。围绕精准“发力”、精致“管理”和精心“雕琢”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精细化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规范开展音体美教学,所有学校都配备专职音体美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续通过“论坛会”提升管理水平,理清工作思路,激发创业干劲。继续通过“大观摩”实现共同提高。继续通过“抓落实”力促管理规范,实现常规管理“严、细、实、恒”无缝隙管理。 

  二是加大基础建设,办学条件显著提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支持,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普及数字图书馆、创客空间等,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积极参加中小学生创新比赛活动,扎实推进编程教育,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对接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充分利用新教育专家资源,聚焦缔造完美教室、卓越课程建设、说写课程研究等行动,争创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 

  三是倡导尊重理念,激活学校师生活力。继续推进“尊重”管理理念,关心师生疾苦,增进师生情感,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把教师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通过创设一系列人文关怀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深化课程改革,课程育人成果丰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 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到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再到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是统筹“四段联动”,打造区域教育品牌。学前教育依托农村地域优势,继续打造生态化的户外游戏环境,深化幼儿园生态教育课程,为幼儿创造更加舒适、安全、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义务教育千方百计对存在的音美专用教室、体育运动场地等不达标问题及规模超标问题尽快整改达标,助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争创。社区教育扎实搞好各类培训,开展各类特色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积极争创全国优秀社区教育院校、全国优秀学习型企业、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积极参与诸城市十佳百姓学习之星、十佳活动品牌、“城乡大课堂”等评选活动,打造社区教育靓丽名片。 

  六是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责任无缺失、管理无漏洞、安保全覆盖的安全防护体系。严格落实《潍坊市校园安全管理规范》、《潍坊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做到安全零事故。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完善“四个一”学校安全机制,继续推行校长上学放学大门口值班常态化。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努力降低校园安全隐患风险。 

  七是深化党建领航,凝聚学校发展合力。继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精心组织筹划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党史学习等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到红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弘扬“红船精神”。持续发挥好“激活”和“树一”两大党建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控辍保学、特殊群体关爱、师德师风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等措施,为学校各项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是拓宽惠民渠道,全力提升教育满意度。继续开展教育惠民“亮牌”服务行动,认真落实“一次办好”和“互联网+服务”,提高惠民服务质量效率。深化“降诉提效”行动,健全对投诉问题的梳理、核查和预警机制,切实提高热线办理质量和办结满意度。扎实做好惠师服务工作,激发教师职业自豪感和干事创业激情。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沟通能力。依托“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和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加大“家校社”共育路径与策略研究。 (周国英 郑丹丹)

订阅信息

我有话要说

您还可以输入300个字符。

精彩评论( 0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

举报成功!

举报原因 ×

在线客服 我的消息
0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