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中心 >  成果发明社区

夏天养生不宜用中药吗?专家:祛湿补中需及时

精华 分类 :  成果发明社区- 发明发现 2017-07-10 53 0

在人们的印象中,夏天最好别用中药,其实不尽然。最近在抢救室接诊多起心脏病突发或者脑中风频发的患者,让我觉得有必要对此作中医解读,方便大家尽早防病治病。

  关于夏天养生的一大误区就是有人觉得天气炎热气温高,误认为人体阳气也盛,自然容易挥霍浪费自身“阳气”,如贪食冷饮,空调劲吹以及夜里开窗等,殊不知夏天出汗,气随液脱,阳气外浮,容易导致内虚,这是夏天发病的核心所在,所以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同时也是“冬吃萝卜夏吃姜”,即气温炎热还要吃温性的姜的道理。如果违反了它,则易损伤心气。

夏季阳气外浮,中焦内虚,常导致夏天中焦胃肠病频发,最近社区出诊时就发现以腹胀满或儿童积滞就诊的病人居多。另外因为夏气疏泄,毛孔张开的特点,夏季晚上睡觉开窗,人容易因为昼夜温差大而出现受凉冻着的阴暑证。

  夏季暑湿重,让夏天发病变得更加的复杂多样。湿气并非南方专属,在北方因为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内湿重的人也越来越多,会出现脖颈僵硬,关节屈伸不利;胸闷咳嗽;腹胀纳呆;便黏湿疹;而水湿泛滥,溢于皮肤则发为水肿。判断湿气的一大关键就是看舌苔是否厚腻。化湿须及时,如果错过长夏的当季,则容易变生各种杂病。所以前人有治暑必兼治湿的说法。

  秋冬慢病宜夏治

  中医讲“冬病”,多与寒邪为患、人体阳气不足有关,患者多有宿疾,包括老慢支、类风湿、鼻炎、小儿易感体质等。人的阳气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寒冷,两寒夹击。所以在冬天治寒病,就像是雨天晾衣服,很难晒干。到了盛夏,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夏季天阳足,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补充人体之阳气,这样储备充足的阳气,就可在秋冬季预防各种多发疾病。

  对于“冬病夏治”,“三伏贴”就是最有效的疗法之一,对老慢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秋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三伏贴不仅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肺系疾病有显著疗效,同时对慢性胃肠炎、虚寒性溃疡胃痛病、肠动力减弱的胃胀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及颈肩腰痛、慢性四肢关节疼痛等骨关节疾病以及宫寒引起的痛经等妇科病以及小孩脾虚疳积、易感综合征都有效果。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 250 个字符。

德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会员类型 :  企业
所在行业 :  教育/培训/院校

举报原因 ×

×

举报成功!

×

评论成功!

×

回复成功!

×

已经够字数!

在线客服 我的消息
0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